◇蹇蕊鴻
一、武隆旅游“三次創業”的意義
資源稟賦上,武隆地處重慶市東南部烏江下游,境內有“世界自然遺產”喀斯特芙蓉洞和“國家5A級旅游景區”天生三橋,先后經歷了打造芙蓉洞景區的“一次創業”和仙女山為主戰場的“二次創業”。站在新的時代,武隆迎來仙女山機場通航和修建高鐵的新機遇,旅游業出現新變化,推進“三次創業”正當時。
價值意義上,這是我們學好用好“兩山論”、走深走實“兩化路”,加快建設綠色發展創新示范區,更好彰顯生態文明價值的關鍵路徑;是我們堅定文化自信,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民族文化旅游品牌,更好彰顯文化傳播價值的重要方式;是我們踐行黨的根本宗旨,努力為人民群眾創造高品質生活,更好彰顯服務人民價值的重大使命。
武隆旅游的“三次創業”,圍繞總目標全力推進旅游國際化。站在新發展階段,武隆將積極貫徹落實好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在再次深刻認識武隆、深刻認識旅游、深刻認識國際化的基礎上,圍繞加快建設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的總目標,全力推進武隆旅游國際化進程。
二、白馬山旅游發展現狀及問題
(一)白馬山旅游發展現狀
白馬山旅游國際化發展的優勢主要有兩個方面。第一,資源優勢。白馬山生態良好,植被茂密,森林覆蓋率高達90%以上;原始森林、物種豐富、珍稀瀕危,被譽為“生物基因庫”;山勢雄偉,水系發達,景觀豐富;立體氣候,天然氧吧,避暑天堂。第二,文化優勢。白馬山文化獨特,有白馬王子與茶仙女的民間神仙愛情故事傳說,歷史典籍記載的優質茶產地和貢茶文化,完好的鹽茶古道遺存和悠久歷史,白馬山解放戰役戰場遺址和革命精神見證了重慶的解放,民俗文化、農耕文化遺跡眾多。
(二)白馬山旅游存在的問題
1.產業規劃不合理。
白馬山產業規劃不夠細致,邏輯性不強,使白馬山景區開發與其他同類型景區形成同質化。白馬山文化挖掘深度不夠,旅游資源開發單一。白馬山在開發過程中,主要依賴山地資源及愛情文化資源,旅游資源開發缺乏人文內涵,以至于對國內外游客不具有吸引力。旅游產品特色不足。白馬山主打觀光體驗游、避暑休閑度假、親子游及婚戀游等旅游特色不鮮明,未重視其他旅游業態的發展,產品結構不合理,淡旺季差異明顯。白馬山景區的主旋律目前還停留在游覽觀光型階段,參與活動較少,缺少互動性和趣味性,游客逗留時間較短,復游率極低。白馬山旅游紀念品缺乏個性化的開發。白馬山常見的旅游產品有茶葉、扇子等,但這些卻又不是白馬山所獨有的,不少城市和各大景點都有此類產品銷售,因此如何突出旅游商品的獨特性,使其成為白馬山的標志,同時也沒有鮮明特色且大型的“白馬山購物中心”,是白馬山旅游購物業面臨的難題。
2.旅游管理服務體系欠缺
(1)服務水平欠缺。白馬山景區服務人員數量多,大多沒有經過長期的專門培訓,專業技能普遍低,達不到標準的星級服務。同時,白馬山還缺乏滿足外國游客群體需要的特色服務酒店。
(2)信息服務網絡不健全。旅游服務信息渠道不通暢。相關網站所提供的信息沒有英文網頁,更沒有多語言服務設施;信息更新緩慢,沒有及時更新白馬山天氣、白馬山交通、白馬山門票購買渠道、景區聯系電話等方面信息。旅游咨詢服務欠缺。白馬山尚未在游客集散地的機場、火車站及長途汽車站設立旅游咨詢服務中心,以至于未能為游客提供旅游咨詢服務或答疑解惑等。未充分利用智慧旅游服務系統。未充分利用大數據平臺分析來白馬山游客來源、游客年齡段及消費能力等相關問題,導致難以對白馬山進行精準營銷。
3.宣傳營銷力度不夠
(1)營銷方案不健全
白馬山旅游公司制定的營銷方案針對客群為散客,內容較為單一、傳統,缺乏形式創新,更缺乏內容創新,這種較為傳統的旅游促銷,早已經沒有昔日的光彩。手段上的落后,漸漸影響了高質量的旅游營銷策略,會制約旅游規范化、信息化。
(2)對外宣傳營銷范圍受限
白馬山和仙女山僅一江之隔,但在國際市場的發展程度上,白馬山遠遠落后于仙女山。近年來,政府、企業及民間老百姓都千方百計以各種活動為載體推銷白馬山,如“飛天之吻”“懸崖秋千”“冒險叢林”等,并都起到了一些轟動效應,得到了國內游客的快速認知,但這些活動都是就地展開,白馬山在國外極少甚至沒有建立旅游營銷平臺和團隊,以至于產品在海外市場知名度不高。
(3)旅游事件運作能力低
許多國際旅游城市都善于策劃國際性旅游事件為城市造勢,提高關注度,白馬山舉辦大型會展數量甚少,會展場館展廳面積較小,旅游國際化交流途徑少。國際旅游城市應具有足夠高的國際交往程度,這也是國際性旅游城市所強調的,可以通過舉行大型國際會展的數量來體現。
三、白馬山旅游國際化的未來道路
在我國正積極融入經濟全球化、深化對外開放的時代背景下,旅游國際化發展正在步入“黃金期”,應充分把握這一歷史機遇。目前,武隆正緊緊圍繞“世界眼光、國際標準、武隆特色、高點定位”的原則,立足旅游高質量發展要求,加快建設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與此同時,白馬山的發展應用好山地風光,彰顯民族風情,推進產城景融合發展,助推武隆旅游“第三次創業”的發展,不斷提升白馬山的國際知名度和影響力。
(一)政府統籌協調
大力扶持旅游業,重點培育國際化旅游市場。加快更新出臺政策扶持獎勵制度,在財稅、用地、產業融合、生態補償、人力資源等方面給予市場主體大力支持,積極構建多元化旅游產業發展市場主體集群。持續深化國資國企改革,著力去“三閑”、提“三效”,加快形成一批競爭力強的文化旅游龍頭企業,積極推進公司上市。引入市場化運作機制,放手把景區交給運營市場科企業。要強化招商政策落地見效,加強定向招商、專業招商和產業鏈招商,不斷提升我區文旅資源的開發層次和水平。
(二)產業規劃先行
白馬山旅游國際化的建設是一個系統工程,建設步驟繁多,涉及面廣雜,因此必須樹立規劃先行的理念,白馬山要走好旅游國際化的道路,應當啟動《白馬山旅游國際化發展戰略規劃》的編制工作,建立公開、透明、規范的旅游國際化規則,從整個白馬山旅游發展高度統籌運作。
(三)旅游產業結構優化
打造覆蓋全域全時段的旅游綜合收益鏈,摒棄“門票經濟”的營利模式。武隆區雖已入選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但各大景區盈利仍過于依賴門票收入,這種模式在我國廣泛存在,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旅游國家化的發展。各級政府要構建有效的轉移支付機制,在保證旅游景區常規收入的基礎上對門票價格進行管控。充分發揮景區外部性特征匯聚客流,在游客的餐飲、住宿、休閑娛樂等環節實現90%以上的收入。具體來說,要引導國內外游客從以觀光為主的游覽方式向以休閑、體驗為主的游覽方式轉變,增強旅游產業鏈上的食、住、行、游、購、娛六個節點的營利能力。
(四)加強綜合營銷
1.突出旅游品牌形象。未來旅游市場的競爭實質是理念、文化及品牌的競爭,是忠誠顧客的競爭。旅游品牌形象對旅游產品的推介具有舉足輕重的意義。因此,白馬山必須對旅游品牌進行合理定位,確定特設鮮明的主題口號,通過合理渠道進行推廣,最終在國際旅游市場樹立旅游品牌形象,提升白馬山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2.營銷國際化。國際營銷首先體現理念國際化;國際旅游營銷跨文化背景下的營銷,按照國際化的營銷理念推介本土旅游產品,將更容易為境外游客所接受。營銷國際化還需要根據國際市場需求進行有的放矢的營銷,并不斷創新營銷方式:根據境外主要客源市場的不同游客偏好,確定不同產品的推介體系,有重點、有選擇的開展營銷;通過網絡、電視、報紙、郵件等傳統渠道發布武隆旅游宣傳的同時,創新促銷手段。
3.舉辦國際會展、賽事活動。國際會展和賽事是促進旅游國際化的助推器,在舉辦國際會展和賽事期間,城區將聚集大量的人流、物流、信息流,既增強城市的關注度,也為旅游產品提供優良的國際展示平臺。
4.啟動全民網絡營銷活動。白馬山旅游國際化的推進離不開武隆人民的大力支持,對加強武隆人民全民營銷意識的培訓很有必要,營造人人都是宣傳員、人人都是形象大使的良好氛圍。因此,可以積極策劃開展網絡自媒體、短視頻、話題熱議等全民參與的網絡活動,尤其需要引領武隆人民積極參與,以線上體驗式的營銷,提高網民對白馬山旅游的參與度,吸引旅游愛好者對白馬山旅游的關注度。
(六)提升信息化服務
1.構建網狀旅游咨詢服務體系。網狀旅游咨詢服務系統有助于游客方便的獲得各種旅游信息,是城市旅游環境優化的重要表現。
2.建立多語言信息服務系統。白馬山旅游國際化,就必須運用信息化、智能化的技術手段構建白馬山旅游多語言信息服務系統,讓智能化服務于白馬山旅游產業。因此,加快建設“數字白馬”旅游信息服務平臺,設置英、日、韓等多語種的白馬山門戶網站,并與國內外主要網站實現互聯互通,助推白馬山走好國際化道路。
(七)專業人才隊伍建設
1.引進和培養復合型國際旅游人才。建立健全人才激勵機制,加快培養一支與國際化水平相適應的行業管理隊伍、專業技術隊伍,引進旅游人才,制定有效的政策措施,鼓勵和吸引境內外高素質、多語種經營管理人才及導游來白馬山施展才干。
2.加強職業培訓教育,提升在崗旅游人才。白馬山的旅游國際化的實現依賴于國際化的旅游從業人員,必須加大對基層員工國際化標準服務技能的培訓;強化旅游企業管理人員的國際經營理念和管理模式的學習;對旅游從業人員專業外語能的培訓,全面提升國際服務能力。
(作者單位系白管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