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仲懷
陳宗懋
楊武能
劉國樞
武隆區醫護人員群體
武隆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羅旦華
申建忠
張永紅
張麒麟
冉顯文
傅小康
范魯峰
童敏
王錫
陳博洲
申青峰
楊懿
金禾
閆寶全
高飛虎
武隆區“兵支書”群體
武隆區高山蔬菜研究所
武隆區人民醫院檢驗科
胡蕾
劉素云
劉春濤
路楊
翟衛宏
楊金魚
一、“武隆榮光”特別獎
擬表彰5名,其中4名個人,1個集體
1.武隆鳳來籍向仲懷院士。男,漢族,生于1937年9月,中共黨員,博士學位,蠶學遺傳育種專家,國家蠶桑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中國工程院院士,西南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西南大學蠶學與系統生物學研究所所長。該院士2020年被聘請為武隆區人民政府顧問,是我區柔性引進的院士專家,建立武隆高山水果種植科研基地--向仲懷院士基地,指導我區高山水果、茶桑等農業種植,為我區農業產業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
2.浙江海鹽籍陳宗懋院士。男,漢族,生于1933年1月,中共黨員,中國工程院院士,是我國著名茶學家、植保學家、食品安全學家。該院士團隊于2020年致力于武隆高山茶產業發展,把武隆作為茶產業科技轉化和成果落地的重要實踐基地,促進了武隆茶葉產業的長足發展。
3.武隆江口籍楊武能教授。男,漢族,生于1938年4月,博士學位,中共黨員,曾任四川外國語大學副校長,四川大學外語學院兼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現任重慶市圖書館榮譽館長,重慶市國際交流研究中心主任。先后獲得德國總統頒授的“德國國家功勛獎章”、終身成就獎性質的德國“洪堡學術獎金”、魏瑪國際歌德協會頒授的世界歌德研究領域最高獎“歌德金質獎章”以及中國的“翻譯文化終身成就獎”等國內外眾多獎項,是武隆在外工作成功人士的代表人物。
4.武隆長壩籍劉國樞教授。男,漢族,生于1919年10月,中共黨員,四川美術學院教授。該教授是“四川畫派”的重要奠基人,他的油畫代表作《飛奪瀘定橋》,被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收藏,并入選小學語文課本,被一代代中國人銘記,獲得“2021年度感動重慶人物”稱號,是武隆在外工作成功人士的代表人物。
5.武隆區醫護人員群體。武隆區現有醫護人員2298人,醫療衛生機構346個。三年來有效控制了新型冠狀病毒在武隆的傳染,為全區疫情防控作出了重大貢獻。
二、“武隆榮光”獎
擬表彰10名,其中9名個人,1個集體
1.武隆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是公益一類事業單位,履行疾控中心和健康教育所的工作職責,主要承擔全區疾病預防控制管理及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等工作,三年來在疫情防控工作中作出突出貢獻的醫療機構。
2.武隆江口籍羅旦華。男,漢族,生于1981年10月,中共黨員,現任武隆區公安局交巡警支隊副支隊長兼秩序大隊大隊長。累計騎行40多萬公里,十年如一日堅守在交通一線的“守護人”,在基層工作崗位取得重要成就。2020年11月被中共中央、國務院授予“全國先進工作者”稱號,2021年6月被中共中央授予“全國優秀共產黨員”稱號,2022年4月被公安部授予全國公安機關“二級英雄模范”稱號。
3.武隆火爐籍申建忠。男,漢族,生于1971年6月,中共黨員,黨的十九大代表,火爐鎮筏子村黨總支書記、村主任,重慶市武隆區仙鳥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法人。在鄉村脫貧攻堅起著帶頭作用,在脆桃等水果產業發展作出突出成效。2015年被中共中央、國務院授予“全國勞動模范”稱號,2021年筏子村黨總支被重慶市委授予“重慶市先進基層黨組織”。
4.武隆和順籍張永紅。男,漢族,生于1979年12月,中共黨員,現任重慶市武隆區傳宏土特產品有限公司董事長。該同志身殘志堅,通過電商致力當地產業發展,助力脫貧攻堅。2021年3月被中共中央、國務院授予“全國脫貧攻堅先進個人”稱號,2021年6月被市委授予“重慶市優秀共產黨員”稱號,2021年12月被市委、市政府授予“重慶市道德模范”稱號等。
5.武隆石橋籍張麒麟。男,生于1972年4月,土家族,中共黨員,石橋鄉中心校高級教師,政協武隆區第九屆、第十屆委員,重慶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木葉吹奏代表性傳承人,重慶市音樂家協會會員。扎根山區教育,堅持把民族文化傳承與音樂教育相融合,以木葉吹奏藝術而聞名。2019年9月被國務院授予“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個人”,先后受邀參加了“全國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七十周年”現場觀禮活動和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系列活動。
6.武隆仙女山籍冉顯文。男,漢族,生于1971年11月,群眾,仙女山康養院院長。從事敬老院工作11年來,對養老事業有著深厚的感情,這種感情也積極影響著他們一家人,體現出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和良好社會風尚,2020年11月被中央文明委授予“第二屆全國文明家庭”稱號,2021年4月被重慶市總工會授予“重慶五一勞動獎章”稱號榮譽。
7.武隆羊角籍傅小康。男,1972年6月出生,現任農業銀行武隆支行營業部高級客戶經理。2009年從事信貸業務,他扎根“三農”金融服務第一線12年來,累計發放小額農戶貸款4240余筆,幫助2100余農戶解決超4.39億元信貸需求,支持雙河鎮建成全市鄉村旅游、高山蔬菜種植大鎮,為脫貧攻堅作出了積極貢獻。2017年獲得“全國五一勞動獎章”,2022年2月榮獲2021年度“感動重慶十大人物”稱號,12月榮獲2022年“重慶好人”稱號。
8.山東德州籍范魯峰。男、漢族,生于1982年10月,群眾,武隆區政協委員,武隆區總商會副會長,重慶方德文化旅游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歸原小鎮項目負責人,為推動鄉村旅游發展作出突出貢獻。該同志獲得2022年重慶市英才名家名師稱號;2019年9月“歸原小鎮”獲評了國家AAAA景區,以歸原小鎮為基礎的荊竹村,2022年12月20日入選世界最佳旅游鄉村。
9.武隆火爐籍童敏。女,生于1980年3月,漢族,中共黨員,武隆區示范幼兒園支部書記、園長。重慶市第五次黨代表、武隆區第十五次黨代表、武隆區第九屆政協委員,武隆區學術技術帶頭人。長期從事幼兒教育成績突出,2021年6月被區委授予“優秀黨務工作者”稱號,2021年10月被市委、市政府授予“重慶市先進工作者”稱號,2021年11月被市委宣傳部、市教委授予“最美校長”稱號,2022年8月被市委宣傳部、市教委授予“最美教師”稱號。
10.山東日照籍王錫。男,漢族,生于1980年11月,無黨派人士,本科學歷,副主任醫師,中國針灸學會會員,武隆區中醫院副院長兼針灸推拿科主任。2018年5月初參加“魯渝協作幫扶”,從濟南市中醫醫院到武隆區中醫院掛職業務副院長,2020年9月正式調入武隆區中醫院工作,扎根武隆,堅持做武隆百姓的健康守護者。2021年12月被市衛生健康委評為“重慶市區域醫學頭雁人才”,2022年3月被市衛生健康委評為2021年度“重慶好醫生”,2022年8月被市委宣傳部、市衛生健康委評為“重慶最美醫生”。
三、“武隆榮光”提名獎
擬表彰15個,其中12名個人,3個集體
1.廣東汕頭籍陳博洲。
男,漢族,生于1970年11月,無黨派人士,重慶市第五屆政協委員、武隆區政協常委、武隆區工商聯副主席、武隆區政協書畫院名譽院長。自2017年以來,通過“博象美術館”吸引400余名國內書畫家來武寫生創作、舉辦書畫展出32次,為豐富武隆旅游業態,推動文化旅游融合,提升武隆知名度作出了突出貢獻。
2.河南濮陽籍申青峰。
男,漢族,生于1970年12月,無黨派人士,重慶市武隆區樹頂漫步科技有限公司CEO。在仙女山景區打造了森林體驗項目“樹頂漫步”,2021年、2022年先后獲得“全國科普教育基地”、重慶市科普教育基地、重慶市體育產業示范基地、國家青少年自然教育綠色營,探索出了國內比較成熟的可持續發展林旅融合產業發展模式,為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論、走通走實“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轉化路徑提供了實踐參考。
3.武隆廟埡籍楊懿。
男,漢族,生于1980年4月,中共黨員,黨的二十大代表,重慶市司法局人民參與和促進法治處處長。該同志于2017年12月至2021年5月任后坪鄉白石村第一書記,將一個“后進村”建成為優秀基層黨組織、全國民主法治示范村,為武隆脫貧攻堅作出突出的成績,2021年2月被中共中央、國務院授予“全國脫貧攻堅先進個人”稱號,2020年4月被市委、市政府授予“2019年重慶市鄉村振興貢獻獎先進個人”稱號。
4.武隆鳳來籍金禾。
男,漢族,生于1976年2月,中共黨員,武隆區第十五屆黨代表,曾任仙女山派出所所長,現任武隆區城市管理局黨組成員、副局長。2013年8月以來擔任仙女山派出所所長一職近10年來,致力打造良好的旅游治安秩序,為武隆旅游安全和景區治安作出突出貢獻,2019年11月被重慶市公安局授予“個人二等功”,2022年3月被中共重慶市委、重慶市人民政府授予“重慶市信訪工作先進個人”稱號,2022年5月被公安部授予“全國公安機關愛民模范”。
5.河北唐山籍閆寶全。
男,漢族,生于1966年1月,中共黨員,高級工程師,現任重慶大唐國際武隆水電開發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2010年6月來武隆工作至今已12年,銀盤水電站投產以來累計完成發電量313億千瓦時,完成工業總產值87.4億元,上繳武隆區稅費8.3億元,為武隆清潔能源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
6.陜西寶雞籍高飛虎。
男,漢族,生于1974年4月,九三學社社員,研究員,重慶市農科院農產品加工研究所所長助理、武隆區科技特派團團長。自2011年以來10余年來指導武隆打造“武隆仙女紅茶”“武隆苕粉”等多個在重慶有影響力的農產品品牌,為武隆鄉村產業振興作出突出貢獻。2020年9月被市委宣傳部授予“最美科技工作者”稱號,2021年被科技部授予“全國大美科技特派員”稱號。
7.武隆區“兵支書”群體。
武隆區“兵支書”群體現有145人,平均任職8.39年,該群體是在武隆脫貧攻堅及基層治理中作出積極貢獻的特殊群體。2019年,武隆“兵支書”群體被中央軍委國防動員部確定為脫貧攻堅工作重大典型。
8.武隆區高山蔬菜研究所。
成立于2010年,現有研究人員13名,主要負責全區高山蔬菜產業結構調整、高山蔬菜產業提質增效相關的新品種和新技術研發、引進、示范推廣等工作,在武隆高山蔬菜、水果產業發展等方面作出貢獻,被譽為高山蔬菜產業的科技核心。研究成果2021年分別獲得重慶市政府表彰的“重慶市科技進步三等獎”、農業農村部表彰的“神農中華農業科技二等獎”。
9.武隆區人民醫院檢驗科。
武隆區人民醫院檢驗科現有員工24人,是一個具有較高的科研教學能力的現代化醫學檢驗實驗室,是我區臨床檢驗質量控制中心單位和儲血點負責單位,三年來在疫情防控工作核酸檢測工作中做出了突出成效。2022年成功創建為重慶市衛生健康系統“青年文明號”。
10.重慶渝中籍胡蕾。
女,漢族,1964年2月,群眾,推廣研究員,重慶市級科技特派員,武隆區高山水果試驗站站長,武隆區高山水果專家大院首席專家,“尋夢園”產業園創辦人。2014年以來致力于武隆高山水果產業研究,為武隆高山水果產業發展作出了突出的貢獻。
11.武隆仙女山籍劉素云。
女,漢族,生于1975年3月,中共黨員,區第十九屆人大代表,現任芙蓉街道芙蓉東路社區黨總支書記、居委會主任。在社區工作十余年,她始終為民愛民,腳踏實地做好社區每一項工作,在疫情防控的社區排查工作中任勞任怨,獲得廣大市民的廣泛贊譽。社區榮獲重慶市級“最美志愿服務社區”“巾幗文明崗”;個人榮獲2022年“重慶好人特別獎”,2021年市級“重慶市巾幗建功標兵”,武隆區“第四屆道德模范”等榮譽。
12.武隆白馬籍劉春濤。
男,漢族,生于1973年4月,中共黨員,工勤三級,白馬山林場竹壩管護站站長。扎根深山舉家堅守護林崗位,默默奉獻30年的護林人。
13.武隆長壩籍路楊。
男,漢族,生于1994年11月,武隆區第九屆、第十屆政協委員,武隆區真善美公益協會會長,武隆區胤宸社工服務中心創辦人?;I集社會資金300萬元,策劃組織了1000余次志愿公益活動,服務人群達3萬余次,受到各級組織和社會好評。該同志2017年1月被市委授予“最美扶貧志愿者”稱號。
14.江蘇姜堰籍翟衛宏。
男,漢族,生于1962年10月,重慶罡陽機械制造有限公司黨委書記、副總經理。2008年公司入駐武隆區白馬鎮工業園區以來,扎根武隆區14年,公司在該同志的領導下迅速發展,目前已經解決了400多人的就業問題;2020年該同志一直堅持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第一線,組織全公司的疫情防控工作,贏得群眾普遍贊譽。2020年10月被市委、市政府表彰為重慶市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榮譽。
15.武隆江口籍楊金魚。
男,漢族,生于1975年9月,中共黨員,武隆縣第十四次黨代表,現任重慶市武隆旅游產業(集團)公司景區經營管理中心副經理。1998年3月至今24年,一直從事旅游服務工作。協助公安為游客追查失物數百起,歸還金額達30余萬元;主動護送救助突發疾病游客上百次,妥善處理景區各類投訴百余起;4年時間里組織清理芙蓉江漂浮物達6000余噸,清理殘留的蝦籠漁網4000余具。2016年武隆縣委表彰為“先進黨務工作者”,2017年重慶市委、市政府表彰為重慶市第五屆勞動模范。